2025年,EcoVadis评级规则更新,企业需以更精细化的管理应对动态竞争与监管升级。核心变化聚焦三大维度:
1、评分模型精确化,主题得分从整十数调整为个位数(如52分直接计入总分),奖牌评级基于百分位排名(如银牌需跻身全球前15%),企业间细微差异将直接影响竞争力;
2、数据审验强化,要求企业碳排放、能源消耗等数据按可靠性分级(高度可靠需独立审计验证),虚假或模糊披露将面临“漂绿”指控及扣分风险;
3、劳工权益审查升级,新增“过度加班”指标,要求工时合规性记录及供应链全链条覆盖,响应欧盟《强迫劳动产品条例》对强制劳动的严格界定。
1. 评分模型升级
自2025年1月1日起,主题评分从四舍五入到整十数改为精确到个位数,直接影响总分计算和奖牌评级。例如,某主题实际得分52分将直接计入总分,而非50分。- 奖牌评级调整:奖牌颁发基于百分位数排名(如银牌需前15%),而非固定分数阈值,竞争更激烈。
- 历史评分不变:仅2025年1月1日后评估的企业适用新规,已发布的评分卡不追溯调整。
- 2025年3月起,指标数据可靠性成为评分关键因素,分为“高度可靠”(独立审计验证)、“适度可靠”(明确定义计算过程)、“有限可靠”(需改进)三级,直接影响得分。
- 新增“过度加班”审查标准,要求企业确保工作时间和加班合法合规,避免因管理疏漏导致扣分。
- 四大主题:环境(25%)、劳工与人权(25%)、商业道德(25%)、可持续采购(25%)。
- 管理指标:政策(25%)、行动(40%)、结果(35%),其中结果模块中的“360°观察”占60%权重。
- 数据来源:整合10万+公开信息(媒体、政府、工会等),排除企业自宣内容。
- 得分规则:默认75分,负面事件按严重程度扣5.25-15.75分,正面事件加5.25分,直接影响各主题评分。
- 失分点:仅核算范围1(直接排放)和范围2(间接排放),未覆盖范围3(供应链排放)。
- 案例:某电子厂因未统计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环境模块得分下降15%。
- 失分点:仅有分类标准,但无回收率统计或危废处理合同缺失。
- 案例:某企业因无法提供废溶剂处理合同,被判定“漂绿”,环境得分扣10分。
- 失分点:水、电、气数据分散在各部门,未整合成可视化趋势报告。
- 失分点:未覆盖外包工或临时工,签到表缺失或无法追溯。
- 案例:某服装厂因外包工未参与反骚扰培训,劳工模块得分跌破30分。
- 失分点:仅评估一级供应商,忽视二级供应商的童工、强迫劳动风险。
- 数据:52%的扣分源于次级供应商ESG表现不达标。
- 失分点:消防器材过期、工伤事故未及时上报、应急预案未演练。
- 失分点:未涵盖礼品招待标准、海外代理商佣金监管条款。
- 案例:某贸易公司因代理商佣金上限未规定,商业道德模块直接挂零。
- 失分点:员工不知晓匿名举报方式,或担心报复不敢使用。
- 失分点:仅收集营业执照,未评估ESG表现或留存现场验厂记录。
- 案例:某包装企业因未要求纸张FSC认证,失去国际品牌供应商资格。
- 证据链断裂:政策缺乏执行记录(如培训签到表、危废合同)。
- 数据透明度低:碳排放、能源消耗数据未系统整合或未经第三方验证。
- 供应链管理粗放:次级供应商监管空白,导致连带扣分。
- 动态竞争意识不足:未持续优化管理体系,行业排名下滑。
- 优先整改高权重项:如完善范围3碳排放核算、建立供应商ESG评分卡。
- 引入数字化工具:使用能源管理系统(EMS)或匿名举报平台(如EthicsPoint)提升数据可靠性。
- 强化供应链管理:要求供应商签署《行为准则确认函》,年度淘汰末位10%。
结语:企业若想脱颖而出,需从“合规”转向“卓越”,将EcoVadis评估纳入常态化管理,通过精准定位短板、动态追踪行业基准,构建可持续竞争力。唯有系统性响应新规,方能在全球供应链透明度与责任浪潮中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