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迹管理该如何做?
01
碳足迹的产生与人类发展需求紧密相连,因为碳及其化合物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资源。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从工业革命的兴起到现代文明的繁荣,都与碳资源的生产和消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工业革命期间,以石油和煤炭为代表的碳资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物质动力。
碳足迹的概念源自于“生态足迹”,主要指在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中所排放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气体总量。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定义,碳足迹是指衡量人类活动中释放的,或是在产品/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累计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总量。碳足迹的计算涵盖了产品或服务从生产、运输、最终使用到废弃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排放。
碳排放的源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居民日常生活中为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所产生的碳足迹;另一方面是社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碳足迹。这些活动虽然看似与生产直接相关,但其最终目的同样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现代人日常生活的“碳足迹”亦不容小觑,出行、居住、饮食等关键生活部门对碳排放的贡献最大。
简而言之,碳足迹是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指标,其产生根源于人类对资源的依赖和对发展的不断追求。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节能减排与低碳转型的工作提上日程,业内领先企业开始着手从产品设计源头开始测算碳足迹,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此外,实现碳中和目标意味着必须彻底颠覆从工业革命建立起来的以化石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体系,重构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世界能源新结构。
本公众号前篇有关于碳足迹入门基础知识和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难点的介绍
02
【一、确定核算对象与功能单位】
1.确定评价的产品或服务是什么及其详细规格和生产工艺等信息。
2.确定核算边界是“摇篮到大门”还是“摇篮到坟墓”。
3.根据产品生产工艺,确定产品生产/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源。
【二、采集高质量数据】
采集的记录种类包括:
产品的采购、库存;
供货、设备和原材料发票;
维修发票;
能源消耗记录和合同;
与工厂签订的合同记录;
大型设备清单;
公司产品信息;
物料安全数据表;
企业\工厂\园区布局图(CAD版);
工序流程图。
【三、现场数据与标准数据收集】
收集产品生产过程中实际使用的能源、原材料和其他资源的数据。
获取行业标准或公开可获得的标准数据,用于对比和验证。
【四、过程图绘制和系统边界确定】
1.绘制过程图
绘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图,包括原材料采集、生产、运输、使用和废弃等环节。
2.确定系统边界
明确各阶段的系统边界,确保所有相关活动都被考虑在内。
【五、产品碳足迹计算与工具】
生命周期评价法(LCA):使用生命周期评估法对产品从原材料提取到废物处理的全过程进行评估,计算其碳足迹。
使用Excel或其他计算工具:利用Excel等工具进行碳足迹的自动计算,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六、数据质量及不确定性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进行不确定性分析,评估不同因素对碳足迹计算结果的影响。
【七、制定减排策略】
确定减排潜力,基于碳足迹计算结果,制定具体的减排措施和策略。定期监测其效果,以确保持续改进。
【八、报告编写与信息披露】
编写详细的碳足迹报告:包括计算过程、结果及减排措施等内容。
信息披露:将碳足迹信息对外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和评价。